本篇文章1887字,读完约5分钟
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入库的ppp项目达到8042个,总投资额达9.3万亿元,ppp项目覆盖面也从5个领域扩大到13个领域。 发展迅速,ppp模式也面临着融资难、退出机制缺失等难题 PP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改革在中国三年走完了海外二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历史。 政府的职能仍然需要转变 财政部综合新闻平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入库的ppp项目达8042个,总投资额9.3万亿元。 北京瑞华嘉诚国际投资管理有限企业( 01rz )认为,公司的参与印证了ppp高速发展的势头。 同样是参加政府项目,以前在bt (建设-移交)形式上有地方政府不能正常履行履约保证的项目,但是现在ppp模式改变了这种情况。 从年到今年年初,企业ppp项目签约额约为500亿元,其中约100亿元投资于景区等招聘方直接收费的项目,另外400亿元投资于园林景观、河道管理、污水解决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这反映出地方政府对生态项目的诉求非常强烈。 这不仅是因为地方政府从根本上处理了扩大民生项目与可支配财力一致的问题,也撬动了社会资本投入。 之所以呈现出这样迅速的发展态势,根本原因是改革释放了市场活力,打破了垄断,引入了竞争。 年前ppp在中国最能满足政府投资不足等问题,之后的新型ppp是市场化、社会化的公共产品供给管理模式。 目前,中国推广ppp还是以示范为主。 从年到年,通过模式探索新模式,从当时的短短5个领域到现在的13个领域,社会资本的方向也多为交通行业、市政行业、环境行业,与现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完全一致。 而且,政府需要在改革中探索职能转变,越来越多的起到制定规则、优化市场环境的作用,ppp改革在中国建立了长期以来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机制。 融资瓶颈将突破 以前在银行工作的时候,经常考虑如何降低风险,不让不良债权发生。 现在在公司工作的话,感觉融资的门槛有多么高。 在很多人看来,央企ppp项目融资一帆风顺。 其实,和社会资本一样,也面临着融资瓶颈。 根据瑞华嘉诚提供的数据,从年至今,公司签约ppp项目的投资总额为1500亿元,目前项目贷款执行仅占三分之一左右。 ppp项目为什么会融资难? 首先,很多ppp项目规模大、期限长、风险高,但金融机构等融资方前期参与度不够,特别是在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阶段参与较少; 另外,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的项目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现金流少,自身融资能力受到限制。 另外,我国的ppp项目融资方法还很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主,但通过银团贷款、债券融资、信托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法筹措资金的比例还很低。 为此,建议金融机构研究创新适合ppp模式的融资方法,引导融资方法的转变,优化投融资环境。 稳定的现金流很重要 PP有30种支付方法。 政府支付,可行性缺口补助,招聘者支付。 目前,现金流主要来自政府补贴和补贴支付方式,融资反而比较困难。 资产回购中最多的是聘用人员的收费项目。 政府收费项目融资的预期收益完全需要政府支付,但金融机构对政府的交易能力似乎没有信心,因此提出央企担保和其他增信要求。 这是出于对现金流量的担忧。 但是,在ppp新政下,政府支付支付或补贴的项目不再额外提供担保。 无论哪种收费方法,核心都是法律环境的问题。 中国旨在迅速发展ppp项目,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权利、责任、利益分明的法律环境。 在这样的前提下,无论补贴还是其他支付方式,只要约定就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无论ppp项目是15年的还是30年的,只要有保障权益的法律,对金融机构来说,期待稳定的现金流是很重要的。 过去bt项目的建设合同中有增信措施。 在政府不再实行加息、制度环境发生变化、金融机构大多尚未转型的今天,政府将财政支出承诺切实纳入预算也是让金融机构放心的关键。 退出机制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迄今为止,国内没有一家金融机构或社会资本从ppp项目中退出。 瑞华嘉诚的专家们表示,如果没有良好的退出机制,就无法出现不合适的人,也无法有合适的人进入。 项目建设者、核心设备供应商、未来项目经营者等这些股权参与者如何退出? 项目被采用一段时间,发挥其社会作用,现金流也只有进入稳定常态才能退出。 一方面可以考虑上市公司收购这些股票,另一方面通过资产证券化、交易所等方式转让给社会。 PP项目中银行、银团及信托、寻租的债权融资应该如何退出? 目前,ppp项目的股权融资大致占25 %~35 %,剩下的65 %~75 %来自债权融资。 债权退出通常要等到持有期限到期,或者出新债还旧债。 目前,ppp项目的债权流动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放贷积极性。
来源:企业之窗
标题:“瑞华嘉诚谈PPP”
地址:http://www.qsxsj.cn/qykx/8142.html